舞蹈表演 藝術賞析

《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千年山水圖的古今對話

我先是在 2022 年的央視春晚上看到了表演片段,進而認識了這部爆款舞劇。而也是直到今年,才有機會到劇場完整欣賞到《只此青綠》的現場。

這算是我近期看到最美的舞劇了,而裡面的故事意涵,相信是所有創作者都能深深共鳴的感受。


《只此青綠》創作背景

由舞劇雙子星韓真、周莉亞編導,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出品的《只此青綠》,於 2021 年 8 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舞劇由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作為靈感,描述北宋時期的宮廷畫家王希孟繪製此圖的過程和故事,也帶出構成這幅名畫的許多工匠技藝 —— 篆刻、織絹、尋石、製筆、製墨等技術。

看完這部舞劇的感想是:畫面真的太美了,把傳統東方那種內斂、含蓄的美表達得淋漓盡致。除了舞者的精彩演繹,搭配充滿情緒的音樂、很有氛圍感的佈景和燈光,讓觀眾也能置身在北宋時期的宮廷,一起隨著希孟的腳步看著《千里江山圖》如何一點一滴成型。

其中舞劇的女群舞〈青綠〉已經登台過 2021 年 B 站跨年晚會、2022 年 央視春晚和 2023 年的舞華典章,讓本來就備受期待的舞劇從此成為爆款。

我也是直到今年才有機會到劇場完整欣賞到《只此青綠》的現場。第一場在香港,第二場是深圳。在二刷後依然覺得後勁十足,相信會成為每年都值得進劇場欣賞的好舞劇,而且舞台細節很多,每看一次都像是在把這幅畫又梳理得更清楚一樣!

謝幕@香港文化中心

古今交匯・王希孟與展卷人

《只此青綠》圍繞在兩位主角身上—— 北宋畫家王希孟,與現代文博工作者展卷人。兩人一古一今,故事由展卷人在整理文物時打開了《千里江山圖》的畫軸開始,代表的是觀眾的眼睛,穿越進入了希孟的世界。

王希孟作為北宋的宮廷畫家,在宋徽宗時代受到看重,但相關歷史記載非常少,ㄧ生只留下《千里江山圖》這幅名畫,便在 18 歲就離世了,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展卷人代表的是現代的我們,因此他的肢體語彙都是來自生活。舞者的動作不只是單純隨著音樂起舞,而是也在訴說他的故事給我們聽—— 可以看到展卷人在穿越後比起和希孟的直接互動,更像是進入他的「儲思盆」。

我們也能看到展卷人對劇情的鋪排— 從一開始看到希孟伏案的不可置信(把眼鏡那下來反覆擦拭)、到看到不同工藝展現在自己面前的興奮和投入(和尋石人一起體驗採礦到萃取顏料的過程)、到最後想要去支持並疼惜少年畫家的辛苦(為天冷的希孟蓋上外衣)。

希孟與展卷人(圖片取自網路)

而看到希孟的創作歷程,情緒也會隨著舞劇遞進而變得更加強烈、豐沛、飽滿。有兩段不可錯過的精彩獨舞,分別是上半場在織絹女群舞結束後的〈聽雨〉和最後的高潮〈入畫〉。〈聽雨〉是希孟在表達從大自然汲取畫畫靈感的興奮,可以看到舞者對於下雨場景的演繹。

在香港大師班聽到張翰提到,最厲害的舞者不是技術跳得好,而是能把觀眾也拉近你表演的場域中,而我也真的在他的表演裡能感受到雨淋在身上,想要躲雨又想要在雨中多待一下的那種興奮。

在深圳場看的另外一位希孟飾演者何俊波也有很精彩的發揮,表現的是更成熟的少年,動作銜接行雲流水,翻跳後落地完全沒有聲音的輕功能力,看著他的表演能感受到他想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在雨中感受靈感迸發的興奮。

到最後一個章節〈入畫〉時,忍不住對著觀眾大叫,那是一種「我知道要成了」的情緒,像是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掏出來給青綠山水,很有感染力。

舞劇中的希孟是一個辛苦的角色,忍不住也隨著舞者鋪墊的情緒所影響,第一次看完希孟的入畫我也忍不住哭了,我覺得那是一種只要也有投入過創作就一定能懂的心情。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是痛苦的,像是要把自己身體內的某一部分挖出來一樣,赤裸且充滿不確定性。

〈入畫〉(圖片取自網路)

在舞劇的結尾,當《千里江山圖》成功在博物館展出,希孟走到展桌前用驚喜、不敢相信的眼神看著自己的作品在千年後被完整的保留,雙手先是小心翼翼的擦乾淨,然後在玻璃櫃前流連忘返:接著一抬頭看到桌子的盡頭是展卷人也在看著他,跨越時空的兩人才終於對到眼。

希孟鄭重的給展卷人鞠躬作揖,展卷人則是不好意思地揮揮手,兩人隔著桌子用手做出代表山水的波浪動作,代表《千里江山圖》是他們的共同語彙,因為有這幅作品讓兩人得以惺惺相惜。第一次看到這裡已經淚眼模糊,舞劇沒有語言但傳遞的情緒是飽滿的,觀眾都會知道。

千年意象・青綠

貫穿舞劇的是由女舞者飾演的青綠,它不僅是《千里江山圖》點綴山峰的藍色顏料,更是跨越千年連接了希孟和展卷人的精神意象。舞者孟慶暘在自傳《不只青綠》中提到:「青綠,是靜待千年淬成的端莊、沉靜、清楚和冷冽。」

青綠(圖片取自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青綠和劇中其他女舞者的形象,都參考的宋代的審美觀:垂目、溜肩垂背、氣息向下,和傳統欣賞中國民族舞和古典舞的肢體美感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是青綠是介質,是把希孟和展卷人連結的意象。劇中不時會出現月亮的投影,是一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跨越時空的連結。

這段女群舞先是在 B站和春晚舞台看了很多遍,沒想到在看現場的時候還是被震懾住了。旋轉舞台搭配燈光的變化,還有一開始的乾冰效果,都讓劇院的現場顯得格外莊嚴和逼真。

我看的兩場青綠,分別由舞者孟慶暘和吳宇婷飾演。兩位舞者對於青綠的詮釋有很不一樣的氣質,我都非常喜歡。孟慶暘的氣質是像最高聳的頂峰那樣冷冽且疏離,能感受到她把青綠那已經塵封千年又再度甦醒的氣質演繹出來。

我覺得這也和舞者的個人生活歷練有關係,孟姐算是舞團的的資深舞者,又是專心鍛鍊青綠的角色(其他青綠的舞者都是身兼多重角色),可以從她身上看到靜的實踐。

而吳宇婷的青綠,像是沒有那麼銳利的山峰,多了一分的溫柔氣息。覺得宇婷的動作線條非常好看,也是賞心悅目的青綠。

工匠技藝與群舞

除了展卷人、希孟和青綠之外,撐起整部舞劇氛圍最重要的就是群舞展現的宋代工匠技藝。這也意在表達,希孟能完成《千里江山圖》除了他自身的才華和努力之外,時代下的職人技藝也功不可沒—— 篆刻的印章、織絹的畫布、尋石的礦物顏料、製筆和淬墨的技術也都是構成畫的的一部分。希孟有了這些匠人的智慧,集結成流傳千年的山水名畫。

所以不只是領舞,群舞也非常具有可看性,下面分享我特別喜歡的三段群舞。

唱絲

由一群漂亮舞者姊姊演繹織絹人蠶絲的樣貌。一開始舞者沿著旋轉舞台逐個現身,還有配上在一旁打盹的希孟,畫面很平和美好。

再到群舞搭配柔美的音樂和手上的竹盤,整段看了覺得非常淨化心靈哈哈,甚至到結尾舞者的動作搭配燈光下的剪影也很美,最後以躲雨作為結束,帶出希孟聽雨的獨舞,作為承上啟下的效果。

〈唱絲〉(圖片取自網路)

青綠

和唱絲的溫柔不同,青綠的舞風是很颯很有氣勢的。這段女群舞先是在 B 站和春晚舞台看了很多遍,沒想到在看現場的時候還是被震懾住了。旋轉舞台搭配燈光的變化,還有一開始的乾冰效果,都讓劇院的現場顯得格外莊嚴和逼真。

青綠群舞需要觀眾運用一點想像力,裡面的動作都在詮釋山峰的型態和變化:例如最有名的「青綠腰」就是一個險峰的意象。音樂由慢到快、平靜到澎湃,舞者的動作也呈現青綠山水的層巒疊嶂、高低變化。真的很佩服編導呈現的創意,看完也會對《千里江山圖》產生對於大自然的敬畏。

習筆・翰林書院學生

特別喜歡這一段男生群舞,粉色的衣服搭配輕快活潑的氛圍,把學生逗老師那種頑皮的年少感發揮得很好。也是希孟在進入比較辛苦的獻畫被拒絕和入畫前比較輕鬆的舞段。


小結:跨越時空的共鳴與連結

希孟畫完後哭了,我覺得那是一種只要也有投入過創作就一定能懂的心情。完畫的希孟,揮去自己的印記,走進青綠山水,代表他的靈魂和精神從此也成為了畫的一部分。

我們是生命有限的凡人,但能透過創作留下永恆的作品,而這些作品能跨越時間的更迭,代替我們繼續去影響、感動世界。我想這就是創作迷人的地方,也是我能和希孟共鳴的原因。

推薦《只此青綠》給想要被藝術豐富生活的你!

IG 版本

Cover: Photo by Zhang Xinxin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