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漣漪 生活體驗

我的 Clubhouse 使用心得與觀察

用了三天的 Clubhouse,想趁感受還很鮮明的時候,記錄一下這個社交媒體的崛起。

這篇文章不寫使用手冊,這個在上車後可以找到很多房間在教學,品質都很好。我有聽一場中文,可以把只用聲音為使用者導覽講得很清楚。

我想用比較商業的角度切入,先從 Clubhouse 的背景介紹,我一開始從抗拒、上車很興奮到現在稍微冷靜下來的心路歷程,最後是我認為這個社群媒體值得持續觀察的發展趨勢。

先說結論,剛開始的體驗很好玩,但容易成為時間黑洞,不知不覺就一直掛在上面。我自己是偏好文字閱讀多過於聲音,Clubhouse 給的聲音互動體驗很棒,但還是必須要用心挖掘好內容,因此我在認真做事情時不會開著聽。我的建議和御姐愛一樣,可以適當的保持社交距離但不上癮。

Clubhouse 背景簡介

語音社群軟體的 Clubhouse 有兩位創辦人,分別是 Paul Davison 和前 Google 工程師 Rohan Seth。

目前還是新創公司的 Clubhouse,在矽谷知名創投 a16z 參與投資時獲得了比較多的關注(目前多位員工也都在 Clubhouse 上面)。簡單介紹一下 a16z,可以看這篇合夥人 Andrew Chen 寫的專文,清楚解釋了他們決定投資的緣由。公司宣布在 1/28 完成 B 輪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


使用的心路歷程

剛開始反對,怕陷入資訊焦慮

在看了雷蒙的分享和小羊的文章後更確定這個不想再讓自己陷入更資訊焦慮的迴圈。因為還沒有搞清楚自己想從中獲得什麼,也害怕 FOMO 症狀又犯,所以一開始只是採取觀望。

最後入坑:加個零的 IG story

僅管沒有很早加入,但我有持續關注 Clubhouse 台灣圈的動態。我是因為看了嘉玲的 IG story 而被打動,裡面真的有不少很有趣的主題。

最後實際行動,是在看到我身邊的朋友真的有人開始用了,想說那先註冊好了,可以再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那到邀請碼。結果註冊完後馬上就被朋友帶上車了,超級感恩~

目前用下來覺得很好玩,但也很容易成為時間黑洞,不小心就一直掛在上面。我原本是喜歡閱讀文字多過聽聲音(我是連聽 podcast 都要寫筆記的記錄狂),但可以聽到 KOL 很真實的閒聊發言有種很療癒,也讓你覺得自己很接近他們的感覺。

我想這就是聲音的優勢吧,比文字更高的親近感,可以舉手發言直接和主持人互動,而且悄悄離開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很隨性的在上面逛,不喜歡就離開也不用怕沒禮貌。

selective focus photo of black headset
Photo by Alphacolor on Unsplash

一樣挖得到好內容,但要花時間找和聽

我所謂的好內容有兩種,一種是結構嚴謹的乾貨,另外一種就是你是那個講者的粉絲 純粹欣賞他的人格特質、單純地很喜歡聽他講話(有點追星的概念)。

分享我目前聽下來覺得是乾貨的內容:

聽了一場【台灣人如何在海外求職年薪兩百萬】,其中 台北 BCG 的合夥人 Jimmy 分享了三點:賽道選擇很重要、做想做的事情才能做得長久、重點是存錢(賺兩百萬不如存兩百萬)。其中不妨幫自己公司打廣告,而且切入點是如果想要根留台灣,管顧公司是不錯的選擇,很厲害。

而擁有顧問和業界經驗的 Sharlene 則說,在沒有底線的時候多磨練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全部工作薪水都一樣,你會想做什麼工作;擁有行業實戰經驗可以幫助自己在顧問業提出更落地的建議。

至於閒聊,覺得很捶心肝的是我錯過了星期五凌晨劉芒的床邊故事開講!(哭)

接下來值得觀察

言論負責

無法錄音錄影(除非房間裡的人都同意),所以有很大程度的言論自由,可以進行不負責任發者,但是制裁的方式也很有限。平台上已經開始出現歧視、暴力、色情的言語,或是如果發言不妥,通常只能由主持人禁言或踢出。和朋友討論過,希望不要變成像是 Snapchat,出現很多沒有內容又意圖性太強的使用者。

可能的獲利模式

最後要從商業思維角度切入。如果 Clubhouse 不走 Facebook、IG 的廣告路線,目前思考到它可以有下面幾種獲利方法:

開放廣告 — 自介連結、一般廣告(雖然會妨害到 UI 的美觀,但可以付費用無廣告版)。

創作者收費 — 房間人數限制、進房間或上台發言要收費,就很像付費的線上演講、圓桌討論一樣。或是做語音訂閱制,讓創作者有固定的獲利。

錄音收費 — 現在是聽後即焚,想要保留錄音可以付費。


你不會因此錯過什麼好資訊,如果是真的很好很值得的內容,相信一定會有人整理出來。

我的結論心得和御姐愛一樣,和 Clubhouse 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還是要保留自己思考的時間而不是過度吸收資訊但都沒有消化,反而有害成長。我現在是抱持學習的態度,想要在 Clubhouse 上挖掘好內容,並用有效的方式吸收不同的產業與觀點分享

不過度跟風,但 Clubhouse 的後續發展還是很可以追蹤的,不論是之後開放給 Android 用戶、之後的變現模式等,都有值得觀察的地方。

附錄:其他參考資料

.曼尼(曼報主筆)心得
.加個零臉書貼文【#clubhouse 社會觀察日記
.經理人:Clubhouse 爆紅,是因為這 6 大賣點!除了開會群聊,還有哪些發展可能?
.志祺七七影片:Clubhouse 突然爆紅?只能用聲音的社群 app 有什麼樣吸引人的魔力?《好奇七七探索日記》EP019
.Podcast 大人的 Small Talk: SP 在 Clubhouse 上錄Podcast!Call in 特別節目
.好朋友方方的 Medium:Clubhouse 新主流還是老梗?

Cover: Photo by Adem AY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