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結 閱讀筆記

《我們的未來》|對理想世界的溫柔見解

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看到 Neko 嗚喵的說書影片〈無力感是因為資本主義的隱藏預設?當賺錢等於人生目標、投資是唯一出路《我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而去翻閱了,也被書中提倡的精神所感動。

作者顏希.史崔克勒(Yancey Strickler)是美國知名群眾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類似台灣的嘖嘖募資) 的共同創辦人,在創立公司之餘寫出自己對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觀察。白話來說,就是他認為大家對於賺錢這件事情太認真執著了,但這不是讓整體人類社會更幸福快樂的方向。下面總結了我在閱讀完後得到的三點心得。


我們不會因為更有錢而變得幸福快樂

作者在這本書中最主要的訊息,就是我們並不會因為追求「財富利益最大化」(financial maximization ) 而變得更快樂,即便是身處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

主要原因有兩個:金錢是外在動力,而我們需要內在動機驅動去做長遠的事情(例如使命感、熱情興趣);再來是金錢具有遞減效應,當我們賺錢賺到一定水平之後—— 很多研究數據指出是每年大約三~四百萬臺幣之間,我們多賺的錢並不會轉化為相同遞增水平的快樂。甚至,作者提出我們多賺的錢不會對我們產生更好的效益或是更有意義的分配,例如貝佐斯再多賺一百萬美金納入自己口袋的效益,不會比捐出給更有需要的公益團體來得更能發揮金錢的價值。

當世界追求的是財富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賺最多錢為主時,會變成什麼模樣?社會成為被大企業壟斷,而我們的選擇就被限制在特定的連鎖品牌中,許多獨特、多元且小眾的選項會因為敵不過財務壓力而收起來。書中有列舉幾個案例讓我很有印象。

第一個是一個實驗測試 1960 年代和 2020 年代美國大學生的人生順序排名,結果第一名由追求意義感變成賺錢為主,顯示現在的我們,最在意的是金錢。第二個是描述紐約街道近十幾年的變化,原本有許多代表地方文化的酒吧,在銀行家和資本家進駐抬高了房價後,現在紐約市容變成以企業大廈為主,高房租驅趕了特色小店。上面兩個案例都是真實的現象,展示以金錢為優先的社會可能會是什麼模樣。

擁抱多元價值觀的社會,才是邁向整體共好、幸福的社會

如果賺錢不是第一順位,那應該要是什麼?作者提出,賺錢很重要,不過除了追求金錢之外,這個社會還有許多值得關注且實踐的價值觀-永續、美感、健康、人際關係、意義與使命等等。而且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會有不同的聲音,作者所期待的,是我們能擁抱接納不同的價值觀,讓整個社會邁向幸福的賽道。我們不會因為過著只賺錢的生活而痛苦,而是會捲起袖子去實踐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

馬斯克曾說:「我想或許是因為有太多聰明人選擇追逐網路、金融和法律,以致我們這一代未能看到更多創新。」以商學院的例子,就是大部分學生都投身投資銀行、管理顧問的工作。這兩個高薪,提供快速成長與學習機會的工作依然非常吸引,不過有時候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真心想要這樣的工作還是我只是嚮往擁有這樣社會認為的「好工作」。這也讓我聯想到《黑馬思維》還有《無限賽局》裡的概念:不是試圖在現有的賽道上表現更好,而是去開闢屬於自己的道路,創造只有自己才能做到最好的遊戲規則。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是作者對年輕Y、Z世代的喊話:

這兩世代的人有非常大的機會,甚至是有責任,謹慎思考他們要帶領我們去哪裡。三十年其實沒有那麼遙遠,會比我們想的還要快到來。

身為還在辛苦社會化,試圖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立足點的Z世代,讀到這句時覺得內心湧起暖流,頓時得到了力量。其實我們是有能力,也有影響力去決定我們希望未來的世界是長什麼樣子的。這是我們的責任,去思考我們三十年以後,想要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價值觀判斷準則:便當原則

我們如何能鼓勵這樣多元發展的價值觀,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提出了價值觀判定的框架「便當原則」,由時間(現在、未來)和個人利益(我、我們)畫成 2x2的方格,在做決定之間幫助我們考慮現在還有長遠利益去做決定。

其實便當原則的每一個方格就代表我們的價值觀,和《內在原力》中提到的內在動機很接近。找到價值觀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能幫助我們做內外一致的決定而減少混亂,當我們釐清什麼事情對自己是重要時,很多問題的解答也會隨之浮現。

我另外很喜歡這本書的譯者在後記的補充,解釋為什麼作者為把這個框架命名為便當原則。不僅是因為方格的形狀很像實體的便當,而且日式帶有八分飽的精神,不會太多但也不會太少,追求的是適量的剛剛好精神。這就有呼應到作者前半段不斷懷疑的財富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不需要更多,掌握剛剛好或許更適合。


小結:我們比想像中更有力量

特別推薦這本給有能力塑造三十年後價值觀的Y與Z世代,不要小看自己,而可以從現在開始思考,我們未來想要活在怎麼樣的世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如同作者提倡的一樣,希望可以看到不同的價值觀蓬勃發展,我們可以從賺錢的倉鼠輪中解放,擁有更多的餘裕去做自己真心享受、有意義同時又對社會發展有正向影響力的事情。

Cover: Photo by delfi de la Rua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