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思維系列 香港商學院 香港生活

商學院的個案競賽思維

關於商業個案競賽

在商學院裡,同學一起組隊參加商業個案競賽(case competition)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就如同理工學院會有黑客松(hackathon)一樣。競賽的本質通常是面對一個企業的商業問題,通過密集的小組討論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用英文簡報的方式向評審解釋你提出的解決方案。

而比賽的形式可以大致分為兩種:

現場準備:到了比賽現場才會得到要分析的個案。初賽由時間較短的short case (6~12小時不等)組成,小組第一可以晉級到決賽;決賽則是時間較長的long case (20~32小時都有,以24小時較為常見)。比賽通常為期約5天,中間會搭配一些當地的觀光活動等等。

提前準備:會提前知道要分析的個案,有較充裕的準備時間可以針對case做完善的ppt還有簡報練習。

我下面分享的經驗都是屬於第二種。我認為兩種比賽有各自的壓力。現場準備偏向短跑衝刺型式,主要考驗團隊在短時間內能不能「頭腦風暴」(brainstorm) 出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提前準備則像馬拉松一樣,看你能否進行深度分析還有完善解決方案。

這一整個過程訓練了非常多面向,包括:

在商院課程裡的知識應用 (business knowledg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團隊合作討論 (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如何讓簡報成為你的溝通利器 (slide making)
上臺報告的能力 (presentation skill)

等等,我個人認為是個學習曲線陡峭並能夠快速累積經驗進步的機會,也是能夠了解管理顧問產業運作方式的好管道

以下我想分享自己在大學期間參加的兩次個案競賽的心得,還有一些對於想參加比賽可以如何準備的小建議。


Oliver Wyman Impact Case Competition 奧緯諮詢

參加時間:2018.6
分析個案:Hong Kong’s future retail landscape

由知名的顧問公司奧緯諮詢舉辦的個案競賽,決賽於每年的六月舉辦,而且限定香港三大學校的學生參加(港大、科大、中大)。初賽從三月開始,必須繳交一份簡報檔案(ppt deck)。這次比賽的隊友來自中大,是在英國交換的時候認識的,因此大部分的準備時間都是在英國。

比較特別的是,由於進到決賽輪之後,奧緯會幫每支隊伍配對一個顧問,可以和他安排見面時間進行ppt的修改。由於時差關係,我們兩次跟顧問Ronald開會不但只能用skype而且都是英國時間凌晨三四點多哈哈,就連因為決賽時間卡到原本要去巴黎玩的時間只能緊急改機票提早回香港跟隊友碰面練習(在時差還很嚴重的情況下),都是很特別的經驗。

OW比賽現場

覺得這次經驗中獲得最棒的學習在於做簡報。在跟顧問開會的時候得到許多很實際的建議,例如簡報除了第一頁要有很簡潔明確的大鋼Executive summary,告訴觀眾接下來大概會講些什麼內容,整個簡報的內容設計也必須用”storytelling”,也就是包裝成像講故事一樣。

簡報第一頁的大綱很重要
與這次指導我們的顧問合照

HEC Montre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ta Analytics Challenge

參加時間:2019.3
分析個案:AIESEC’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由加拿大著名商學院HEC Montreal第一次舉辦的商業競賽,比較不同的是這個比賽強調的是數據分析,對象則是財務資源有所限制的非營利組織AIESEC。Case給出了三道題目,初賽繳交的是一份內容7頁但附錄不限篇幅的書面報告;決賽則是在HEC Montreal進行10分鐘的簡報與15分鐘的Q&A。

這次很幸運地在決賽中拿到了冠軍!雖然決賽的Q&A蠻驚險,不過賽後從跟評審交流中得到許多實用的建議,例如策略的廣度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很有實踐上的困難不過大膽創新的點子很重要。

拿到第一名:)

由於準備時間一直從一月中到三月底,因此也累積了以下的小小心得:

*Strategy: comprehensive rather than one deep recommendation
可是要保有優先順序,哪個是最重要的,哪個又要先做。有預算 budget與執行時間表 implementation timeline很重要,同時是向評審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我們真的有認真想過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Q&A:充分準備是優勢
讓所有評審都有機會問問題,解決他心中的疑惑就越有機會拿高分。而為了而有效回答道所有評審,在回答問題時以簡潔為要不用太過細節的解釋。Q&A的準備方法是事先預設可能的問題,在appendix附上解釋的slides。

在附錄第一頁建立slide navigator也會讓回答 Q&A的過程更順暢

*時間越短的簡報越需要花時間排練準備
通常會有15分鐘的簡報時間不過這次比賽只給了10分鐘,真的很趕。而一組四個人為了能有效在10分鐘內說完想講的內容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溝通協調彼此的講稿還有演練流暢度。

*Data storytelling 是商業簡報的新形式
光有數據分析說明問題還不夠,必須要點明這能帶來什麼樣的商業價值才能彰顯數據的力量,否則只會有so what?的疑惑。這也是所謂的data story telling,也就是用數據說故事,是非常強而有力的方式。

這次簡報用了Power BI做了許多數據圖像化

*從GBUS3030中學到的應用
這次比完賽發現上學期上的一門顧問課(GBUS3030: Advanced business case analysis)學到的東西能夠應用在這次的比賽裡很有幫助。包括簡報時,顯得有精神很重要,要先相信自己的提案,才有機會說服評審;結尾也很重要不可以忽略,要保護最後一個講者。

此外,在上完顧問課之後、參加比賽之前利用寒假的時間做了一份自己的簡報模板(slide bank)。其實PPT做多了發現呈現的版面結構不會差很多,不過有模板做起來會快很多,也可以從模板裡找靈感。不同於一般簡報或是創投講求的乾淨簡潔、少字多圖,商業簡報同樣需要整齊的版面,不過更強調的是「說故事」背後清楚的邏輯線與有力的佐證,可能搭配文字或圖表做解釋。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是這次比賽用的模板是出自自己的slide bank,也被隊友稱讚說很漂亮,真的很開心!


心得與收穫

*找到自己在團隊裡面的角色我對自己能力的了解程度,以及我和隊友的長短處能不能互補?
在強調團隊合作的商院裡,找到自己能發揮的長處很重要。每個人擔當的位子都不同,有人可能財務分析很厲害,有人可以用程式語言分析數據,有人可能擅長優化簡報內容。當自己的長處可以和隊友互相補足整支隊伍的能力就能大幅提升。

我在HEC Montreal比賽準備過程感受的是,自己可以提供簡報模板並幫隊友優化簡報內容。就算數據分析的能力不夠強,但是可以透過積極討論並提問,順便幫團隊釐清邏輯盲點,檢驗數據洞見的影響力還有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團隊合作真的力量大

*我的簡報能力有沒有進步?回答Q&A的能力?
我一直都是個上台演講會很緊張的人,總是在事後才覺得沒有必要緊張,也為此感到很困擾。總覺得當台下很多雙眼睛盯著我看時,很容易忘記要講什麼。然而我並不討厭上台,其實我蠻享受這種大家認真聽我說話的感覺,因此也花很多時間在克服那種不必要的緊張感,發現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充分準備。有寫逐字稿的習慣的話,就要先把講稿背到滾瓜爛熟的地步,就是可以很自然膝反射的講出下一句話不會卡詞,接著要練習語句的速度還有停頓,讓自己講話不會聽起來像是在背稿而是很自然的演講。

第二種是給自己正面洗腦。以前是假裝觀眾都沒有在聽,但我發現這樣會失去一種跟觀眾互動的感覺,所以現在改成在上台前鼓勵自己「觀眾也會希望我成功,就算出現小失誤也不明顯,大家不會在意的。」也告訴自己「如果我花太多心思在擔心自己的表現,那我的大腦容量就不夠用來專心表現好。」

最後,上台前幫口腔充分暖身。以前對口腔暖身這件事情不是很在意,但現在發現當口腔肌肉有暖身好了,比較容易把話說清楚,放大音量。而方法有很多種,我自己目前會拿一支筆橫著用嘴巴咬,然後試著大聲唸出自己的講稿。

*所有的進步都需要時間慢慢累積才看得見成果
因為在大學生涯裡算是比較晚才開始嘗試參加各種case competition,自己也不是商學院裡個案分析隊或是任何顧問社團的成員所以必須更積極自己去找可以比賽的機會。

而在香港這麼競爭的環境裡難免會產生比較心理,當身邊的朋友比賽一個接著一個參加不免會覺得羨慕,也在無形中給自己很多不必要的壓力。但我想說的是,誰不是一開始一步一腳印慢慢來的呢?我們總是容易拿別人的現在來跟自己的現況比較,而容易忘了其他人可能比我們早開始,才有辦法累積到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厲害的他們。

況且我們的興趣熱情本來就很有可能會隨著時間有所改變,只要有持續嘗試不同的挑戰並從中發現自己可能比較喜歡的事情就已經是很好的方向了。我一直很喜歡一首詩,內容講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所以不用急,按照自己的腳步慢慢往前。賈伯斯說了一句很有名的”connecting the dots”是需要給自己一點耐心,回頭看才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停止跟別人比較吧!把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要想的是自己可以怎麼進步,有一天會突然發現,自己就真的達到原本設下的目標了。不要急,慢慢來。


我也想參加比賽,可以怎麼做?

看到這裡,如果你也是個希望透過個案競賽提升自己的大學生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幾種方式:

*在學校裡尋找並加入相關社團
例如我們學校商學院就有專門訓練學生出隊比賽的個案競賽隊(Case Analysis Team),通過甄選進入後可以獲得扎實的訓練。或是一般大學也會有管顧社團(Consulting club),也是找隊友一起練習的很好管道。

*留意學校還有系上的郵件
通常有比賽的訊息都會透過學校發送給在校生,必須要自己積極留意。

建立一份自己的slide bank
可以從過去的經驗裡挑出比較好的模板與設計。有一份自己的模板對於畫ppt的速度真的會快很多。顧問課的教授也有提到,當你在職場上能夠於短時間內生出50+頁的簡報,”then you will be in great demand.”

*把握上台簡報的機會
學校教室裡是最安全的練習場所,多多把握上台,犯錯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沒有從錯誤中學到可以更好的方法。我自己發現在簡報時錄影、錄音並在結束之後回頭觀看是進步的最快方法,當然也可以問問臺下朋友有什麼建議可以再改進的地方。

小結

比賽總是有輸有贏,調整自己的心態,並在過程中盡力付出才能將收穫最大化。通常比賽到了final round其實運氣也是很重要的成分,減少得失心把注意力放在過程的努力,也能得到很棒的學習,更是別人拿不走的獨特經驗。

我覺得自己得到的心得在於相信「成長心態」,就算起步比較晚仍然有機會繼續學習改變自己。希望有志參加比賽鍛鍊自己的人都能把握這種磨練過程的寶貴經驗,成為一個具有感染力與影響力的presenter!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