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結 工作流實踐

如何使用 Notion 建立閱讀筆記系統

新的一年心血來潮,覺得內容經營的方向之一是可以試著拆解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系統流程,第一篇就來從我個人 Notion 裡的閱讀系統開始吧!

這篇文章要來拆解我的閱讀筆記系統,我自己稱之為「圖書館」的頁面建立。這個系統是幫助我從記錄書單、劃線、閱讀筆記整理到心得文章輸出最重要的基石。


閱讀系統的模板來源,是參考 Youtuber Sonia 還有說書人瓦基的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提供的模板,其中基底是 Sonia 在這支影片〈做筆記才是看懂書的關鍵|Notion 知識管理、閱讀筆記〉。

先給大家看目前為止建置一年的 Notion 圖書館:

WHY・想建立閱讀筆記系統的原因

本身很喜歡閱讀的緣故,在看到 Sonia 影片裡展示的 Notion 頁面和讀書筆記被大大激勵,也開始著手建置自己的閱讀筆記系統。我自己歸納的底層邏輯有以下三個原因:

讓學習留下痕跡

利用費曼學習法的概念,要讓學習留下痕跡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輸出 — 用自己的話整理成筆記、心得寫作、教會別人或是公開分享等等。而在整理閱讀筆記的過程,就是再度去瀏覽、回想書本的內容,擷取很有感想的部分做筆記整理。

方便輸出

如果說從看書到寫閱讀心得是從 0 到 1 的過程 ,那麼閱讀筆記就是能幫助這個過程更加順利的 0.5 的存在! 當整理完筆記後,也會發現心得文章的寫作變得沒有那麼困難,因爲想法都記錄在筆記裡面了,我需要做的就是提煉、整理並潤飾。

關於輸出,另外推薦兩本很棒的書籍《最高學以致用法》以及《高產出的本事》。

延伸閱讀:寫了 25 篇閱讀心得後,我學到的三件事

為了開心

看似是很簡單的理由,不過我相信如果我在投入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那也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我有很強烈的蓋洛普搜集優勢(input),看到因為累積而變長的書單會感到很開心很幸福;不只是兼顧成長,還能讓自己開心,何樂而不為~

WHAT・資料庫設計&拆解

現在看到的是一個還在過程中的版本,一定會隨著使用時間拉長而有所優化。下面我會列出我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去做了哪些的調整與優化:

模板調整與優化

側邊欄的目錄功能

保留了原本的架構,分成三大主要區塊:閱讀進度和 Sort By 分類模式、 Index 區塊和 Categories 分類區塊。

新增「人生書單」區,作為值得固定回看的經典好書存放區,相信這裡經過時間的累積,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人生充電站。我直接在資料庫的評分欄位裡新增,作為篩選依據。

分類區塊的圖示 icon,則是使用 Notion 內建的圖示,顏色和樣式都可以隨意挑選。

預計待持續優化 Sort By 和 Index 區塊,特別是人物清單的部分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物誌,而不是依附於圖書館底下的資料庫。

資料庫屬性欄位

屬性是經過使用後不斷動態調整的結果。現在呈現的欄位都是我自己會在意的資訊,也都有連結到其他資料庫、幫助版面呈現更直覺的效果:

閱讀日期:在回到畫廊檢視的時候可以由新到舊排序

書本來源:電子書或是實體書

閱讀狀態:方便追蹤閱讀中、筆記整理和心得輸出的書本們

類別:方便收納進側邊欄

評分:很主觀的內心分數

一句話總結:這本書在說什麼、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覺得如果能夠用一句話精華也是訓練自己的總結力。啟發是來自在聽大人學 Podcast 中 Bryan 分享自己的閱讀流程,就是在讀完一本書後會簡單用一張便利貼寫下自己的感受, 不需要給自己每一本都需要認真摘要、整理的負擔,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很棒值得行動看看。

書籍來源:《你的人生,為何而戰》

出版年:一種心理提醒的時間觀念,就算是以前出版的也有值得閱讀的地方

資料庫有建立兩個連結欄位,分別是作者、心得輸出,而它們分別對應的是「人物清單」還有「文章草稿」的資料庫。

待優化:是否新增出版社欄位?對於臺灣的出版界業態不是到非常熟悉,如果能把這個欄位整理起來或許能夠加強自己對於出版社的脈絡。

內容紀錄

讀書筆記怎麼寫,其實有非常多的格式可以參考。我使用的是「金句+提問摘錄」,參考課程〈化輸入為輸出〉裡的一問一答法作為整理。這是幫助我在生產完整的心得文章有更具體的想法和架構。在寫心得時,最常使用的是三點總結和黃金圈法則。

書籍來源:《人生就求一次如魚得水》

在使用這樣的模板一年後我發現對於摘錄的內容也還能有再優化的空間,特別是關於寫讀書心得的痛點與脈絡,並無法很精準地在文章中表達出來。我在年初聽了生活黑客群島上雷蒙的新年直播有提到,可以在這一年把「行動」的擺在優先順位,呼應了我在聽瓦基上大人學專訪時提到的,他分析寫閱讀心得還是有藍海市場的,他就是從持久、解決具體問題、實際行動後的改變與學習這三個標準去產出心得。

特別是對於「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大部分時候都是看了追蹤的職場前輩或 KOL 推了什麼書就一股腦地被燒到去翻來看。當然看完會覺得很有收穫,但少了一個面向就是「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我是具體想要解決什麼生活中遇的問題嗎,或是想要得到娛樂、專心沈浸的體驗(例如看小說就是這類)。

我現在想把選書的標準拉回到以自己為準,更注重這本書能幫助我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有看到喜歡的社群帳號推薦,那也剛剛好能參考這樣的評價,但不要是反過來的。《去書店買個好人生》有提到,你所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都已經有人幫你寫進書裡了,可以讓這樣的想法成為選書的初衷。

總結來說,會把摘要的內容和自己遇到的問題、做出的行動、過去的經驗做更清楚的連結。

延伸參考:大人的 Small Talk EP. 321 改變需要勇氣,而勇氣來自於思考。一段從半導體到自媒體的尋夢之旅|說書人 瓦基

視覺輔助

我最喜歡的還是畫廊的檢視方式(Gallery),而選用書封圖片作為預覽選項。這裡完全感受到自己的蓋洛普「搜集」天賦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個人小堅持是一定要圖片的正面照,可以使用電子書平台的作為參考,如果是實體書的話,我會直接掃描書封存成圖片再放上來。

個性化調整

我覺得使用模板的目的,在於利用他已經把這個從0到1的過程走完了,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決定是做 1 到 10 還是 1 到 100 就可以了。

對我來說,整個頁面的圖示(icon)和封面(cover page)很重要,它們定調了一進來頁面的心情格調(mood)。呼應上面提到的視覺輔助,我的圖示全部是採用 Flat Icon 這個網站,然後用了喜歡的色調 #122B39,封面是用內建的 Unsplash 網站,搜尋 “books”, “library” 等關鍵字去找喜歡的圖片。

在頁面最上方,放入了 Quote 區塊,把這個工作區想要達成的目標願景放上去,還有我自己對於閱讀進度的定義

下方目前插入了兩個 toggle list,分別是「心路歷程」和「工作流更新」。心路歷程很像記錄自己心境、這個系統的里程碑還有尚未實踐的新想法;工作流更新則像是工程師思維一樣,把具體的流程寫下來避免忘記,例如我放的如何把讀墨系統中的劃線,格式統一地放進 Notion 中。

HOW・我的系統工作流

多虧 Notion 訓練營的思路鍛鍊,現在對於拆解自己的工作流比較沒有那麼陌生了。可以搭配我之前的文章:我的閱讀流|從輸入到輸出的完整流程,這裡的系統工作流是偏向「輸入」的第四點和第五點 — 「整理劃線、做回顧和筆記」和「問題實做」。

我不會在一開書就把馬上在系統中建立資料輸入,不過怎麼決定要把一本書納入圖書館系統中?回顧系統裡面的書單,隨意翻翻、認真閱讀的書都有,我現在的做法是讀到覺得這本書可以收進閱讀系統時就會著手進行,通常是讀到很有收穫的章節,想要進一步使用閱讀系統整理自己的想法時。

建立完資料庫項目且閱讀告一個段落後,就會在讀墨的網站將劃線紀錄搬運到 Notion 頁面中。研究了好一陣子才找到比較順的方法,目前用的是輸出 cvs 檔案,再用 Excel 和 Notes 畫成條列式文字的形式,最後到 Notion 裡面複製貼上。

完成了「金句摘錄區」後,我自己還會再看過一遍,可能會有幾句是覺得特別印象深刻的,我會再用螢光筆把它們在畫線起來,然後用不同顏色的文字加上幾句我自己的反思和看法。

接著到「回顧區」,已經內建好六個問題,我就會開始打下我的回答。通常「這本書最重要的三件事?」可以直接成為寫閱讀心得時候的三點總結。這個筆記就是將書本提供的知識和自己的想法、經驗做結合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如果書裡提供了問答的練習,我會利用手寫或是打在回顧區下方做記錄。

最後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在上方資料庫屬性填完後,我會在「一句話總結」欄位中填上一句我為這本書下的註解,也是我做筆記的總結。

我的學習

迭代優化的精神

這是我在參加 Notion 訓練營後得到最寶貴的精神,那就是凡事都有可以再迭代、優化的空間。我們可以透過持續使用,去具體發現還有沒有優化空間的地方,等於是向自己的使用經驗取經!

所以這個閱讀系統未來也一定會再持續更新,可能是資料庫屬性的調整,或是版面流程的設計。把這個當作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讓自己對於變化也能非常適應。

時間與耐心的累積

2022 才開始使用的閱讀系統,經過一年後,才又陸續把 2019 – 2021 的書單搬運進來,而發現在近一百本的書本中,套句《男孩、鼴鼠、狐狸與馬》的對話,回頭看其實已經走得很遠了。在出社會工作後開始重新正視閱讀的價值,2019 年初參加了鄭俊德老師開辦的閱讀人課程,透過持續看書累積知識,鍛鍊腦力和心靈肌肉,並透過寫閱讀心得做輸出。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旅程,但不論過程還是結果都令人感到滿足(甚至還沒到最終的結果?):

2019 – 2021 還在大量閱讀期,讓閱讀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而 Notion 只是作為書單和劃線記錄用;

2022 給自己的目標是做完 50 篇閱讀筆記(Note-taking + Note-making),年底檢視時確實完成了 25 篇,但新增了 58 本書進到圖書館系統中;

2023 想再更精進的是輸出 50 篇閱讀心得,相當於一週一篇,這個目標蠻硬的,但是看到其他創作者可以我也想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試驗看看!看一百本書不如輸出十本,想要好好鍛鍊輸出閱讀心得的能力。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而這是我想要見證的成長和改變。


小結:成為自己想要看到的改變

回到之前文章裡提到過的,閱讀筆記/心得寫作看似很多人都有在做,實際上這個定位還是有藍海市場了,只要能持續更新且擁有清晰的個人風格!如果沒有在市場上看到滿意的作品,何不嘗試自己做一個出來呢?不論結果如何,都能在行動的過程得到很多的成長和學習。

願以這篇文章激勵你和我,只要是想做的事情,都一定可以辦到!

如果也想要更有系統地學習 Notion,推薦以下的管道給你參考看看,都是我有親自參與的體驗:

[基本練功]Hahow Notion 實戰課程:打造專屬數位工作術

[進階挑戰]第六屆 Notion 線上訓練營 9/7 – 10/16,付款時可以輸入折扣碼【RUBY500】,可以享有 500 元優惠。如果有任何想要再深入了解的部分,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是寄信到 ruby@rubycheniju.com 詢問,我都會回覆的!

Cover: Photo by Vladimir Mokry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