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了這本《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很溫暖的職涯書,剛好解答了我最近在探索期對於職涯和工作的困惑和疑問,也對於剛好在求職中的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
作者本意是寫給還在求學的青少年看的,期待學生能儘早建立對於職涯更實際的思維和心態。我也認同的這樣的想法,甚至覺得國高中就開始想未來工作的事情一點也不算晚。只要早點開始探索,就算不會馬上就有答案,但具體的方向和想法就能慢慢浮現。
下面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三個想法心得。
工作是為了讓自己與世界產生連結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收穫之一是探索工作的意義。在之前的工作中, 因為感受不到意義而覺得很迷惘,但是這本書幫助我回歸檢視工作的本質,在於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而金錢的報酬是其中一種感謝的方式。
我們生活在一個互助的社會,除非出家或是離群索居,否則我們生活的一切,都需要仰賴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工作,我們才能夠順利生活。和以前在學校學過經濟學裡自由市場和交換的概念很像,但讓我親自感受到這個概念是在一次搭高鐵的經驗中。在列車行駛到左營終點站的時候,我看到月台上有許多身穿制服的高鐵清潔人員,很整齊地排列站好,在等所有乘客下車後,進入車廂打掃,為下一趟旅程做準備。在看到這一幕讓我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需要很多人的幫忙,即使互相不認識,卻是我們和世界連結、互動的方式。
透過檢視工作的本質,進而幫助自己找回初心的經驗,則是去年底擔任了第四屆 Notion 線上訓練營的助教 。這是外包、兼職性質的遠距專案工作,剛好自己當時沒有正職工作在身,因此決定投入這個機會。
在休息了兩個月後再度投入工作之後,發現自己的心境有更多的變化,因為做著不一樣的工作性質(過去在銀行,現在是線上教育產業),但感受到過去三年在銀行的累積並沒有白費,反而能將應對客戶的溝通能力、掌握時間排成的專案管理技能加上一直在寫作的內容經營技巧全部都派上用場。因為有團隊和學員直接的反饋,讓我感受到成就感。在做助教的工作中讓我知道我並不是想要躺平,而是渴望透過對自己有意義又能看到幫助別人的影響力的工作,去創造、累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
保有自信和了解自己的長處很重要
我發現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兩件事情-要對自己保持自信,並且要了解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這兩項覺察是在迷惘時期依然能穩定前進的重要武器。
關於保有自信這一點,真的是我有深刻共鳴,在成長過程中持續在鍛鍊的課題,直到現在還是一樣。作者在書中不斷提到:「千萬不要過度貶低自己,也不要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而把內心封閉起來」給了我看待自信的另一種觀點,保有自信也是打開內心的方式,而唯有打開內心,我們才能真誠、自在地與別人交流,進而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價值。
自信和優勢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因為了解自己的長處因而有了自信,有了相信自己的自信,因而看到了自己的優勢。我們人生中有許多正面感受的時刻,都是因爲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形成正向的循環— 在熟稔的科目考試中得高分、比賽得名、工作任務做得很好而被肯定等等。
我們並不習慣用優勢濾鏡去看待自己,這需要練習,也是很重要的練習。因為我們會需要向別人介紹、甚至推銷自己,長處就是我們最踏實的依據。不妨先從生活中開始,先觀察自己有什麼事情是喜歡又能做得好的,或是周圍的家人朋友總是稱讚你的什麼面向,都是最直接的線索。
我發現要做到上面這兩點,都需要長時間且深刻的自我覺察和理解,並不是一蹴可幾。但我相信,重要、值得的事情都需要時間去驗證,所以可以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先相信後看見。
更了解自己的長處可以參考:蓋洛普優勢|希望我還是學生時就知道的自我探索工具
挫折使我們變得溫暖強大
我很喜歡作者這樣看待挫折的說法,不僅很正向,也賦予、顯示了人生的低谷更有它的意義在。我們在工作中可以說是一定會感受到挫折、委屈的時候,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就是成就自己的關鍵時刻。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一直被前輩提醒,工作就是會有挫折、不如意的時候,而能真正區分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我們能不能快速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儘管被打過預防針,但每當在工作中不小心出錯被主管唸或是客戶沒耐心的抱怨時,還是會有委屈難受的情緒。這時我也會想到另一位學姊的提醒,她說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她的方法就是七點準時下班,回家休息或是做喜歡的事情,好好睡一覺,隔天早上九點又是一條好漢。我也一直奉行這樣的原則!
作者的看法是,挫折不但能讓我們變得溫暖,更可以提升我們精神力,在往後面對更多的困難時便不會輕易放棄、退縮。既然這是職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我們能做的,就只有鍛鍊自己如何面對它的強健心理,而這是我們能夠控制的。
這本書也以它一貫溫暖的風格做完結:即使還沒找到想做的事情也沒關係,世界一直在變,路也還很長,我們的想法也會一直在變。既然變化不可避免,那就勇於接納,並帶著動態思維,邊做邊調整吧。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一定會與喜歡的事情相遇,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小結:工作選擇沒有正確答案,所以放心去試吧
要脫離學生時期追求標準、正確答案的思維確實不容易,不過這就是現實世界的挑戰和有趣之處,到處都是機會,也都是答案,端看我們是否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我相信世界很大,大到能夠容納每個人的成就,而且就算行動後失敗或是發現方向錯誤,只要即使停損並修正就好,後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不需要自己嚇自己,直接先上路,大膽去嘗試,過程和時間會給你答案的。
推薦這本給持續在思考自己與工作關係的學生和職場人,願我們都在工作中感受到意義和幫助別人的滿足感,並透過工作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價值。
Cover: Photo by Thanuj Mathew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