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結 寫作&部落格經營

如何制定適合的部落格主題?持續優化的行動建議

架個人網站已經有 4 年的時間了,途中經過不少的迭代 — 從網址名稱、封面圖片設計,都是有經過持續的優化。而其中我覺得最挑戰的,還是文章的主題分類,怎麼把所有寫過的文章,都分類在適當又精準的主題,能讓網站的主旨更清晰,也讓讀者更更認識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這篇文章想要記錄我在花了兩天的下班時間去重新整理部落格的文章分類,包含讓我從中去反思我經營這個網站的核心價值觀,如何在隨著生活進程而更新主題分類,並且整理出分類優化前後的對比與思路,希望對於也在尋找個人主題定位的讀者有幫助。


核心價值觀:長期主義、記錄體驗、探索自己

在思考、整理文章分類時,最直覺的反思是回頭去探索我一開始架網站、寫部落格文章的初衷,那個持續引領我寫作到現在的內在動力和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有個想法從 2019 開網站時就有的是:「如果這件事情(寫部落格)能堅持 10 年的話應該會很有意思。」所以我是帶著長期主義在寫作的,因為相信這是值得反覆去實踐的行動,也期待看到長時間複利效應會有什麼樣的成果。有了長期主義,就會有想要持續去優化它的想法,當成自己的寶貝和資產在經營這裡。

再來是記錄體驗,在聽了大人學的 Podcast 總會重複聽到 Bryan 老師分享他的人生觀,說生命就是來體驗各種不同的可能的。我覺得「體驗」是個很有魅力的字,代表我們對充滿挑戰的生活保有正向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因此我想要用這個網站來記錄我許多的生活體驗,讓經歷能透過文字被永久保留起來(就像拍照或 vlog 一樣,只是我對於文字的形式更自在),而非只是在我自己的記憶裡。

寫文章就像在經營公開日記一樣,寫日記最大的本質和優點是去探索自己的想法,進而更認識自己,我在網站裡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對外在生活的反思與內在情緒的覺察和連結。透過把抽象的想法用具體的文字寫下來,我能更清楚「看到」自己是怎麼想的,甚至能進一步對這些文字做深入一層的思考,去探索並了解自己的真正想法

至於這些事情,為什麼一定要公開,自己寫日記也能達到這些價值觀的追求啊?當然可以,但把文字分享給其他人,還能收穫額外的外部回饋和影響力,讓自己越來越進步。這個又是另外一個主題了,之後再詳細分享。

主題分類會隨著生活進程而持續迭代

在制定分類的最大體悟是,其實就是在思考我們的「個人定位」,而這是會隨著我們生活的進程而需要持續去修改和調整的,所以有變化是很正常的。

我之前聽了英國 Youtuber Ali 在他的 Podcast 上訪談寫作講師 Nicolas Cole (那集 2 個多小時,但含金量很高非常推薦),提到了關於定位,是需要我們持續去累積並搜集各種的數據(data point)來測試出最適合自己的標籤分類。這裡的數據指的是每一次端出來的創作-一篇文章、一則 IG 圖文、一支 Youtube 影片等等都算。

因此重點在於要持續,如果一開始還沒有清晰的想法,也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用太拘束。但只要有持續,這些作品就會由下而上開始聚焦出一個更具體的主題或標籤給你

接受了變化性後,改變就不會顯得那麼困難了。我會問自己下面的問題來幫助思考什麼分類是合適的:

我現在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

我的個人網站是從大學時候開始的,到社會新鮮人,再到現在累積經歷的職場 junior,每個階段會寫的內容會有些微差異。例如在學生時期累積了一些記錄大學生活的文章,之前還會專門為這個標籤建立一個獨立的分類,但現在的人生進程則圍繞在職涯還有休閒生活的經營,因此會做出對應的改變。

我原本有一個獨立的「香港商學院」 分類,隨著畢業後和這次的調整,選擇把它放到更「香港生活」這個大類別底下,成為一個子分類,因為學生生活已經不是我的全部,而是記錄過的一段充實經歷。

我的興趣是什麼,想要記錄什麼樣的內容?

我的寫作主題很大一部分圍繞在自我成長(self-improvement)還有學習上,去記錄我的各種能幫助自己進步的經歷。所以我寫了很多閱讀筆記、線上課心得,還有看的影劇觀後感和藝術活動的心得,來幫助我完整輸入和輸出的正向循環

迭代前後的對比與思路

從 2019 到現在,下圖是我不同時期的主題分類,可以看到不斷有迭代和調整。

而現在制定的三個主題分類,是我現在最想要經營、涵蓋的內容。對於每個分類,我也會梳理我訂定下面子分類的邏輯和思路。

1學習總結

涵蓋所有個人學習相關的文章,例如一直有在持續、效果也好的「閱讀筆記」和「進修心得」。原本「進修心得」的分類叫「線上學習」是因應疫情時候的型態,但現在學習的形式其實有很多種,並不只限於線上的課程或講座,因此用「進修心得」更能涵蓋自己去接觸不同類型的學習感想。

這裡原本分開的「寫作」和「部落格經營」合併,一來是發現累積的文章篇數沒有想像中多,加上主題的性質類似因此選擇結合。

新增的「工作流實踐」是我發現我很喜歡去探索和優化生活裡做事情的邏輯和原則,不論是去分享使用到好物的心路歷程,還是記錄我平常會使用到的各種工作流 — 例如建立 Notion 的閱讀筆記系統閱讀和寫作的流程等等。這是之後想要好好經營的分類,還有居家工作室的改造和 Heptabase 卡片盒筆記流醞釀中!

2生活體驗

呼應第一點的核心價值觀#記錄體驗,這個分類涵蓋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其中我認為工作是包含在生活裡的。不專攻寫職涯,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相對的優勢;但如果寫香港生活,我也有很多題材和靈感可以延伸。

年度回顧」則是反應了#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如果我會做 10 年的個人網站,那回顧這個主題就值得給它一個專屬的分類。以前寫的時候都是根據我當下人是在臺灣還是香港度過而分類,但現在也可以讓我更容易去查找,而且之後或許也不限年度回顧,有想要復盤的靈感或啟發,也可以用這個標籤去記錄

思考漣漪」是另外一個新創立的分類,想要記錄的是跳脫媒介框架的心得,在上一個分類學習總結裡面,寫的都是根據一本書、一堂課,或是下面藝術賞析裡的一場表演或展覽去延伸觀後感受。這是我在開始用 Heptabase 做筆記後,開始有了想要把知識的媒介邊界拆開,以理念為主題去書寫我的觀點。

像是 8 月份寫的〈在物質時代培養富足精神世界的三種能力〉就是一個測試點,不只是因為一本書或課程,而是生活中的觀察,並搭配看過的各種資源去整合成帶有自己看法的專欄性質文章。

3藝術賞析

把藝術這個主題獨立出來,是想要多去觀察、發現並記錄生活中的美。這一直是一個我很在意也很想要好好表達的興趣。如果說能療癒自己的事物,除了寫作之外就是藝術了,我相信只要能多去欣賞生活裡的藝術,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多層次又充實的人。

電視與電影」是原本就有的分類,把它歸類在藝術賞析裡是因為覺得影視作品就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藝術形式,在感性的故事和畫面裡有很多能啟發我們思考的部分。

我最喜歡的藝術形式就是「舞蹈表演」,是童年也是我現在的興趣,身體是傳遞情感最原始直接的方式,去了解肢體如何說故事、表演,並和劇場的空間互動是非常有趣的。我想用這個分類去把看過現場演出的舞蹈寫下來。

新建立的「博物館與展覽」,是因爲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很喜歡去博物館、美術館,這是欣賞藝術的最直接方式,也是我在今年 Q4 想要重點經營的主題。因為有一個目標想要去挑戰,那就是我想要去應徵香港的博物館或美術館導賞志工!目前希望是香港美術館/M+/文化博物館,所以這個分類也會當作是作品集來經營。

另外一個新的分類預計是「音樂會」,目前還沒添加上去,但未來一年已經訂了許多港樂的票,所以也是有機會可以好好輸出一番。


小結:時間的累積會給我們答案

4 年不是一個短的的時間,但也沒有到很長,只是如果我沒有堅持到現在,或許就沒有累積到足夠的文章數量來幫助自己判斷最適合的主題分類。而會想要費心經營好個人定位,不僅是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自媒體市場能被看見,我覺得也是一種我們自然而然對於探索、了解自己的渴望-我是誰、喜歡什麼、什麼是只有我才能做好也是我想做好的獨特性。

越是和自己有關的發展和行動,越需要有耐心和時間的累積,但也是非常值得的自我投資。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用更清晰的自我認知去體驗生活中的美好!

Cover: Photo by Taylor Heery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