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結 閱讀筆記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踏入創作世界的錦囊妙計

我一直都很喜歡盧建彰導演(盧導)的寫作,身為文案經驗豐富的廣告導演,總是能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對生活寫實、細膩又溫柔的觀察,讀起來很療癒又過癮。讓我更佩服的是,盧導除了專業的工作之外,也是認真又熱情生活的代表,會在生活中固定撥出時間給運動、家庭、寫作,都是我覺得很美好又踏實的特質。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是盧導寫給想要創作的人的心法之書。我覺得讀起來和陳雪老師的《寫作課》裡的精神有互相呼應,不過呈現的手法和方式不同,兩本都非常非常喜歡。如果想要知道高產的盧導是如何持續創作的,這本書就像是錦囊妙計;而對於已經在寫作路上的我來說,在讀這本書時簡直點頭如搗蒜,甚至得到了很多共鳴,是會想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回來固定翻翻的安心感。


創作讓我們有掌握感,留下屬於自己的作品

很多時候工作和生活中的痛苦,來自於覺得沒有「掌握感」,無法控制事情的發生,或是往我們不願見到的方向發展,都會產生強烈不舒服的感覺。

然而創作即使在過程中也會有不舒服感,但是想要創作什麼樣的作品,卻是完全可以自己決定的。我們能憑自己的意志去表達想法並決定作品的最終型態是什麼,拿回主導權,這就是創作最大的優勢。

我覺得創作是感到痛苦、掙扎、沒有意義時的人生解法。它能幫助我們抒發自己的心情,不論是透過什麼形式 — 文字、圖像、音樂。像是在工作中如果沒有掌握感,那可以透過創作去重新感受擁有自主權的自由。

盧導提到了一個很棒的概念 — 我們無法永遠擁有物質,但是可以完全擁有創作。「你寫的每一本書,你寫的每一首歌,你做的每一個雕塑,你創作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你的,不會改變。 就算你過世了一百年,人們還是會認定,那是你的。 那或許可以回答一點生命的虛無問題。」物質的擁有無法超越生命,但是創作的作品可以;當我們能投入、奉獻於比自己生命更遠大長久的目標,不僅透過創作留下印記,也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創作讓我們的問題與別人產生連結和共鳴

我們遇到的問題不是獨特的,這其實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我們能在不同的創作中可以找到其他人的解法作為參考,而我們在摸索出自己屬於自己的方法時,也能同時解決到別人的問題。其中創作的作品就是傳遞這項價值的媒介。

例如我在過去一年因為青年危機而決定進入休耕期的決定,在離職前看過許多決定離職的故事還有去了解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與生命意義。而經過這一年的休息與探索,再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不論是文章還是語音的形式,都得到了別人正向的反饋,也讓我能和讀者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我們創作的作品能跨越時空的限制,觸及肉身與靈魂以外的地方,替我們發揮正向影響力。例如最近在聽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交響曲,其實就是作曲家在 19 世紀的義大利遊記。即使孟德爾頌已經不在世了,但在聽到豐富音色堆疊的樂章時,彷彿就置身在藍天下的佛羅倫斯和羅馬一樣,也得到了愉快的心情。

我覺得擁有連結和共鳴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這些感受能讓我們不那麼孤單,不會容易就覺得無力吧。我們活在群體社會,總是會有需要別人的時候。而透過創作帶來的呼應,不僅是表達抒發自己,還有機會幫助到別人,進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意義,也是創作帶給我們的寶貴價值之一。

創作讓我們延長體驗的賞味期限

在生成式 AI 也如此發達的趨勢下,當電腦也能做藝術創作,那我們身為人的優勢是什麼?我認為還是回歸到個人的感受,去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任何科技都無法取代的,只有我們能替自己完成的行動。

而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許多能夠覺察的感受和機會,不論是工作的日常,還是休閒的體驗。如何不讓這些事情只是一次性的發生,創作能帶給我們的價值就是透過記錄去延長體驗的賞味期限。

我很喜歡盧導對於這個理念的闡述。所有的體驗和經歷都是輸入,如何讓這些事件能對自己產生更深刻的幫助,就需要透過沈澱的思考還有輸出了。在體驗過後,或是欣賞其他作品時,也要試著和自己過去的經歷和感受連結,那樣的體驗才會深刻而長久。

盧導在這裡的建議是,可以在經驗過後不超過三天的時間內,把它用手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透過手寫多一點身體的參與,能夠回想起當下更多的感動。這個經驗可以是旅行、或是欣賞了音樂、舞蹈、電影之後等等,甚至是普通的一天日常。

你有意識地思考,於是延長了這個作品的賞味期限。」我想這就是我很喜歡寫觀後感、遊記和日記的原因!不論是書、電影、舞劇表演、音樂會、展覽等等甚至旅行遊記、演講上課進修,這些體驗都會在寫作的幫助下延長賞味期限,投下回憶紅利!而越早開始累積,效果越好。


小結:創作是生命裡值得堅持的行動

生活裡有些事情,是需要透過親自完成才會得到過癮的成就感和樂趣,而創作,或者說,為自己創作便是其中一項。看完這本書也讓我更確定自己會在部落格寫作的路上持續去記錄生活和覺察感受。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開始創作,或是在創作路上堅持的朋友,你不孤單,而且正在為自己的生命踏出最棒的行動!

Cover: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