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顧 生活體驗

2022 回顧|找到活在當下的生活火花

每到年底的回顧儀式感來了!最近在社群媒體上已經看到很多人發了自己的年度回顧了,看到的時候總會感受到一股焦慮,覺得別人好像完成了很多成就和壯舉(特別是在工作),這時候很容易產生一種自己是不是原地踏步的錯覺。

要提醒自己這些都是大腦的第一直覺反應,很多時候不一定是真實的全貌 — 做了很多嘗試,並不是原地踏步的展現。這也是我很喜歡使用《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提供的架構,因為除了有紀錄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寫下進展沒那麼順利的部分,具體地提醒自己,不論值得慶祝的、覺得挫折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都值得我們全部的接納。

下面是過往的回顧還有今年的復盤,目標是可以堅持十年!(先給自己信心喊話~)

2020 回顧|辛苦也幸福的一年

2021 回顧|小跑步前進的挑戰與收穫


今年有什麼好的進展?

工作・職涯

上半年在工作中完成了一個耗時將近半年的專案,成功開發了一個銀行很重視的客戶。因為整個專案涉及的利害關係人比較廣,花了很多時間和客戶做溝通,同時也學習到如何管理主管與老闆的期待值。做業務的主管通常個性都很急,想要趕快完成交易,做出成績才不會一直被鞭,也是呼應到去年的學習要打鐵趁熱吧!

另外一個收穫是在能在一個很棒的團隊裡面工作,即使業務是打個人戰,但業績還是會被以 team 為單位檢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業務性質需要大量和人接觸,外部客戶和內部團隊都是,不論是主管還是客戶經理同事,大家都是非常好相處的人,在下班後的聚餐氛圍總是非常活絡。

生活

在八月底決定離職進入休息期,回臺灣陪伴很久沒看到的家人,得到一個完整的長休息期,學習活在當下。更多的心路歷程,都完整地寫在這篇復盤文章了:25 歲的青年危機與職涯盤點

簡單總結待在臺灣的這段時間(三個月),重新去撿回自己的興趣 — 跳舞、畫畫,加上一些耍廢還有補回兩年沒有和家人相處的時光,覺得非常珍貴;意識到偶爾脫離固定的作息,給自己多一點留白時間,其實真的不需要趕什麼,我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上前進,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關係經營

今年的新嘗試,是加入 Notion 訓練營的教學團隊,成為第四屆訓練營的助教。原本五月參加第三屆訓練營就是以優秀學員為目標;這種線上 3.0 的學習方式經歷一次就回不去了,當初就是想要體驗網狀學習模式 — 不僅和老師學,也和身邊的助教、同學學習,加入訓練營讓我看到近三百種不同的思考模式,還有三百種不同的人生故事。

決定成為助教對我來說是各方便的新嘗試 — 決定和我欣賞、喜歡的團隊一起工作,即使是全遠端;以教為學,輸出評語越多,對自己的學習成長也越多;從學員到教學,轉換角色看到訓練營的不同經營面向。

也試著跨出金融的人脈舒適圈,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知道未來我一定會想嘗試不同領域的工作,但可能香港密集的地域性,加上金融業的技術本質,讓身邊的社交圈近 80% 都是在銀行或金融機構工作的朋友,因此一直渴望給自己不同的刺激,在大人世界如果要跨出舒適圈果然要靠自己主動踏出那一步。

內容創作

電子報&文章寫作:發佈 39 篇電子報(57,107 字)、25 篇文章(49,231 字)。

整體的文章產量沒有想像中的多,不過加起來的輸出文字還是超過十萬字,我覺得這已經很值得慶祝了。

其中一篇文章〈寫了 25 篇閱讀心得後,我學到的三件事〉被瓦基策展進電子報中,還有數次被雷蒙提及在雷蒙週報中。這些都讓我體會到網路寫作的魔法,並讓我真實感受到感和幸運的心情。

原本單純覺得創作只是作為平凡生活的調劑,不過後來發現每當生活或是工作感到低潮時,寫作總是維持我持續前進的動力和加深自我覺察的軸心。就算還沒有金錢的回饋,我也願意持續做這件事情。 透過書寫下來的文字更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透過輸出把問題解決的流程分享出來,都能感受到內心的踏實感。感謝自己持續的堅持,接下來也會繼續寫的!

今年有什麼不順利的地方?

工作壓力

感受到沒有調節好工作壓力,會持續地侵蝕生活品質,包含放假就只想報復性耍廢和用物質報酬來犒賞自己,卻沒有動力去經營休閒興趣、完成想要做的學習進修和運動,更糟的是容易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沒耐心、發脾氣。在銀行為符合監管規定,每年需要放連續兩週的強制休假(mandatory block leave),而我去年是在 12 月的年末放假的。

如果是疫情前一定是飛回家或是去旅行,但礙於當時的檢疫規定所以還是待在香港,變成能做的事情也比較有限,雖然放了兩個禮拜的長假,才剛覺得要好起來的時候假期已經結束,隔天又要上班了。也是這個契機讓我發現自己可能需要一個多於兩個禮拜的大休息。

即使工作時間並沒有到非常誇張,還是正常時間上下班,但當我發現我沒有餘裕去做那些生活中「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的時候,我知道是需要調節一下自己抒發壓力的管道和方式了。

體力與免疫力的持續鍛鍊

呼應上一點,心理的壓力很容易轉嫁成為身體的警訊。一直以來免疫力都沒有特別好,開始工作後也總是提醒自己要把運動列為必須固定執行的重要事項,但也還在努力中。

今年十一月的時候確診,真的無從追蹤到底是在哪個時間和空間被傳染的,在家裡自我隔離七天順變好好反思生命(?),往好處想,幸好我是在沒有工作而且在臺灣的時候確診的 —— 沒有主管同事需要擔負我的工作進度,在家裡隔離還有家人照料,加上臺灣令人熟悉且安心的醫療服務,都讓我覺得不全然是壞事。

不過在確診康復後的一週感受到體力很明顯的下滑,就是那種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很容易疲憊的感覺,花了更多時間在修復身體上。《認知覺醒》中有一段章節就是這麼下標的:〈靈魂想走得遠,身體必須在路上〉,心裡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那鍛鍊身體也成為首要順位了!明年要繼續動茲動茲~

進修:太貪心

工作之外,有很多事情想學,太貪心地為自己安排各種學習進度,那最後如果沒有達到的失落感就更強。今年持續地報名商業思維學院和女力學院,但真正靜下心來學習、投入產出的時間還是太少,幾乎要變成贊助股東?

我學到了什麼?

與青年危機共處

過去一兩年不斷聚焦在如何把這種對未來不確定、迷惘的青年危機感「消除」,但到頭來發現這可能和新冠病毒一樣,應該是學習「共處」,因為它們都不會消失。

大休息期間和一位很要好的大學朋友視訊,剛好聊到青年危機這個感受,其中有一部份讓我們都覺得很雞皮疙搭,那就是我們各自分享了青年危機帶給我們的畫面感 — 對我來說,很像走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中,四周都是很重的霧,而我手上有一個手電筒,但只照得到前方幾步的路而已;朋友則說,他覺得自己在一個劇烈風暴的中心,四周的一切都在高速中混亂旋轉。

後來我聽到了許芳宜老師上了范琪斐的 Podcast 對談 ,芳宜老師分享說我們可以透過問題帶給我們的畫面去想像解決方案。那一刻覺得腦袋裡的燈泡亮了起來—— 對呀,既然覺得看不到前面的路,那是不是爬得更高一點、後退一點?就像朋友說他為青年危機所做出的行動,就是試著穩住自己,並相信周圍的風暴會有平息的時候。

現在沒有答案也沒有關係,只是「還沒有」,不代表以後也不會有,持續做,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和陪伴。對於和這種迷惘共處,很推薦閱讀《黑馬思維》,或是有一個我很喜歡的 IG 閱讀帳號 @junlearning 這篇貼文〈25 歲的迷茫有解答嗎?

選擇的代價比想像中低,不選的代價比想像中高

這是我十月初在臺南成大參加了永續職涯講座中,聽到 Gipi 院長分享自己職涯歷程的金句。所謂的永續職涯,是指社會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得以活得更久,這也表示工作和職涯的時間會比想像中的長;假設從 22 歲開始,工作到 75 歲,那在這 50+ 年的時間裡,能夠投入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成為一件值得花時間心力去投資、探索的事情。

「選擇的代價比想像中低,不選的代價比想像中高」是 Gipi 院長對於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的解答,也就是選錯也沒關係,可能花了 1-2 年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上,但你一定有修正的機會,就算前面工作了 10 年還沒找到答案,那也只佔了整個 50+ 年職涯的 20%。

不論做什麼,永遠都有退場方案,這個觀念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喊話,也讓我覺得以自己現在的年紀,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包袱,反而要勇敢放開手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在長休息的時間裡,也知道自己並不想成為那種提早退休/財富自由就整天無所事事的悠閒人,而是還能持續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同時幫助到別人、產生價值。

推薦閱讀:《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經營內在動力:過程比結果重要

我很喜歡 Youtuber 薑餅資在她頻道影片中分享的一段話,原意是她現在比起目標,更享受為目標努力的過程,因為目標只是一個結果,但過程卻是幫助我們達到目標所付出的努力。

我現在覺得很值得花心力去經營的是找到每一天生活的火花(spark),讓它成為每天早上起床的動力。我期待今天的到來,不是因為可以工作賺錢,而是來體驗生活能帶來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就像《靈魂急轉彎》的理念一樣, 我們不是因為先決定了意義所以存在,而是我們能賦予每件事情屬於自己的意義。

而這個火花,就來自於我們活在當下,全心投入做每件事情的過程,固定花時間投入對自己來說,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 鍛鍊身體、投資腦袋、和身邊緊密的家人朋友圈維繫感情等等。有一位學長鼓勵我,即使現在我們還在累積自己的年紀和階段,但不妨礙我們多多享受這個過程還有生活中的美好;我一直對這段話印象很深刻。

這次復盤,才發現工作上的成就、提出來回顧的佔比比我想像中還要低上許多,持續期待為來能在公職涯上感受到更多自己投入、創造的價值!

推薦閱讀:《你的人生,為何而戰


小結:放大平凡生命中的不平凡

疫情的三年,也是很容易感到原地踏步、辛苦的三年。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更要刻意回顧,去放大平凡生命裡不平凡的部分,來自我很喜歡的 Youtube 頻道雪力的心理學筆記專訪。在看似普通的生活裡,還是有很多值得期待、感受的火花。

在混亂且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裡,希望接下來能持續耐心地陪伴自己、活在當下,接納所有的光明和黑暗面,正如我很喜歡的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翻開嶄新的一頁,2023 我準備好了!

Cover: Photo by Viktoriya on Unsplash

You Might Also Like